據著名專業書畫、藝術品經紀人王憶先生透露,以往中國書畫、瓷器、古玩、油畫、郵品等各品種全年總成交不到10億元,而中國書畫在其中的份額不到總盤的一半,也就是說,中國書畫市場全年的額度還不及歐美市場一張上世紀30年代二流畫家的一件作品的價格。如此之大的市場落差,孕育著極大的上升空間。
在魚龍混雜的書畫市場中,既有真正的藏家,也有投機的炒家。據行家透露,近幾年藝術品投資以年增長33.47%的高回報穩居各種投資之首,吸引了不少閑資,有的地方甚至出現所謂的“炒畫團”!∫晃粫嬍詹丶艺f,6年前,某著名畫家的字是每平方尺1500元到2000元,而如今已漲到每平方尺1.5萬元到2萬元。某某的畫則從每平方尺1.5萬元飆升至30萬元。
與畫價節節上升相呼應的是,全國各地跟風倒字畫的人越來越多。在不少大中城市,有些小畫商花兩萬元收購的一幅畫,3個月后就有可能加價5000元轉手他人。這些短期交易行為,使得書畫市場的繁榮中摻雜一些“虛火”。 不少專業人士認為,炒作并不能增加藝術品的價值,書畫藝術的真正價值要經得起歷史檢驗。
誰主宰書畫市場價格?
如今的書畫市場發展勢頭很猛,并且后市被普遍看好。但書畫市場中的價格體系比較復雜,同件作品在不同的地區價格不同!同一書畫家的不同作品價格也不同!相同水平的書畫家的作品價格也有差別等等。按目前情況來看,書畫市場上現存五種價格:書畫家的潤格、拍賣行的成交價、畫廊的展銷價、收藏圈內的交易價和市場筆會價等,到底哪種價格能正確地反映書畫作品的價值呢?書畫作品的價格的決定因素是什么呢?
1.書畫家的潤格
自古以來,每位書畫家都有自己的潤格,或按平方尺計算、或按件數計算,分門別類皆很詳盡,F代書畫家的潤格檔次更是豐富,有幾元一平尺的,也有上萬元一平尺的。潤格應該只是書畫家本人對自己作品的市場預測,而是否能夠被市場所接受,那還需在實際操作中去檢驗。除了少數書畫大家的潤格能成為實際交易價以外,大部分書畫家的潤格只不過是參考價,特別是現在有些中青年書畫家,把自己的潤格定成了天價,并且遠遠高于古代書畫大師作品的成交價,無論是從歷史價值、藝術價值還是其藝術風格的成熟性來看,這樣做都是不切合實際的。所以說,現在書畫家的潤格只是一種主觀愿望,不能成為書畫市場的交易準繩。
2.拍賣行的成交價
拍賣行如果運作規范,本著對自己、對社會負責的態度,采取公平、公開、公正的原則進行操作的話,其拍賣書畫作品的成交價、估價和底價應該是書畫市場進行交易的參考。但最近有些小型藝術品拍賣會出現了操作失誤,產生了贗品和價格爭端,有的甚至對簿公堂,給本來一個很好的形勢蒙上了陰影。并且拍賣行有時也成了某類書畫家的炒作陣地,一些名不見經傳的作者經常拍出很高的價格,有些看起來讓人哭笑不得的作品也能成交,這種結果不能不使人產生疑慮。以上現象會令收藏愛好者對拍賣行的信譽及價格指導作用開始動搖,使書畫作品的價格更加撲溯迷離,令收藏圈無所適從。那些小型的和剛起步的拍賣行更是添亂,所搞的無底價拍賣良莠不齊、魚龍混雜。所以說,不是每個拍賣行的成交價都能成為書畫市場的價格標準,只有那些嚴于律己、業務精湛的拍賣行的成交價才具有權威性和指導性。
3 . 畫廊展銷價
上個世紀八、九十年代,畫廊業存在“三年不開張,開張吃三年”的情況,以極低的價格從書畫家手里拿出作品,再以數倍乃至更高的價格賣給外國游客和不懂行的收藏愛好者,F在,這種情況已經很難見到,因為書畫市場正在逐漸成熟,操作方式也正逐步完善。書畫名家的作品如果價格合理,并且作品質量也不應付,這樣的作品不愁賣,所以在畫廊里很少能見到這類作品。畫廊業主們基本上采取別的方法去收集已故大家和在世名家字畫,通常在禮品市場的消化吸收和急需資金周轉的藏家手里便宜購買。另外就是利用自己的鑒賞經驗與字畫投資的預見能力,與某些中青年書畫家簽約買斷,以求得低價進畫高價出售的效果。但我國目前畫廊業實力有限,也沒有形成規模,并且畫廊業主對書畫市場的預測判斷能力還有待于加強,所以說,畫廊的展銷價亦只能是收藏圈的參考。
4. 收藏圈內交易價
圈內交易價一般都很低,屬于一種交流性質,不能代表書畫本身價值水平。無論是在書畫收藏領域運作多年的收藏家,還是剛剛入行的收藏愛好者,他們之間都經常進行交易,以達到增進流通、互通有無的目的。他們包括畫商、經紀人、畫廊業主等,它們手里藏品的來路五花八門,但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價格低廉,比較接近于書畫作品的合理價格,他們操作靈活,不受時間、地域以及市場波動的限制,經常見到一定利潤就把自己的藏品出售。并且這些人能把握書畫市場的脈搏,抓住地區性價格差別,在書畫交流之中實現利潤。收藏圈內的這種活動,有利于書畫市場中的書畫流通,是一種效果良好的潤滑劑。收藏圈內的交易價由于具有一定的代表性,所以它經常被看作是書畫投資的重要參考,但不了解這一行的人又很難把握得到這一價格。
5. 市場筆會價
自文藝界的同行們開始全國性的走穴以后,書畫界的走穴行為也是隨處可見,但他們的開始階段又有些不同。演藝界剛開始就是走向一個比較成熟的市場,一般都是先談好出場費及待遇問題,由經紀人具體負責聯系事務,在這方面越做越輕車熟路,很少出現糾紛。書畫界剛開始走穴時,還是經驗太少,并且書畫市場在那個年代還不是很健全,經常出現商業欺詐行為,不是經紀人暗箱操作坑害收藏愛好者和書畫家,就是一些書畫界的渾子去蒙騙經紀人和收藏愛好者?傊,書畫界開始走穴后的前期階段,使一些較早步入書畫市場的書畫家掘了滿滿的第一桶金,也使很早進入書畫市場并不太懂行的收藏人士受傷了一大批,他們的藏品大部都很難出手,基本上變成了廢紙。而現在就不同了,收藏圈與書畫界雙向選擇,收藏界變得理智多了,他們通過成熟的經紀人,請來他們感興趣的書畫家,為他們組織筆會,事先定好“紅包”金額,以便拿到價格合理的書畫作品,他們這時的交易價遠遠低于書畫家的潤格,無論是投資風險與資金回報方面都是其它操作方式無法比擬的。筆會和走穴價能使買賣雙方達到雙贏的目的,如果能夠操作更規范和誠信方面進一步加強,這種操作方式生命會更長遠,其所形成的價格也會更具市場指導意義。
以上所述的價格,都不能在市場上起決定作用,所以具體操作時,需綜合考慮以上的五個方面,在作品價格滿意的基礎上,還要追求作品的藝術質量。給書畫作品定義合適的價位,需要橫向與縱向全面考慮,橫向相比于書畫家同等社會影響及藝術成就的同行,縱向研究書畫家作品的市場供需,需求量大于作品創作量及存世量,價格就會看漲,反之,再大的名家大師的作品也會貶值的.。
影響書畫價格的因素多多
書畫圈資深人士總結分析認為,成熟的書畫藝術品市場,決定書畫價格的重要因素有以下幾方面:
一、藝術品價值。一般情況下,藝術價值與經濟價值大抵一致。一件藝術價值很高的作品,其經濟價值自然不菲。這里的藝術價值是指技法的難度、高度,時代氣息,格調修養和風格等。
二、作者的知名度。有時候一幅相當優秀的畫作,因為畫家的名氣所限,價格總是上不去。而一張普普通通的畫,只因是出自名家之手,價格卻驚人的高。如2007年10月,“皇帝專業戶”張鐵林在中國書法網上打出廣告——“鐵林先生優惠為網友題寫齋號和小品斗方(優惠期一個月)”。消息出來后,有網友挖出一份明星書法作品價目表,其中趙本山以3.4萬元名列第一,賈平凹、唐國強、倪萍、姜昆等都榜上有名。明星書法到底值多少錢?業內人則認為,現在書法作品分兩種,一種是業內,一種是外行,外行就是買個熱鬧。明星就是賣他的明星效應,不能以價格來評判明星書法的價值。
三、作品的存世量。按照供求規律,供不應求的作品,價格扶搖直上。這就是為什么畫家去世后,價格往往會上升的原因。
四、力作與庸作。作品的精與劣影響著作品的價位。同一畫家的作品,精品力作與應酬之作不可同日而語。如同樣是張大千的山水畫,代表作《石壁寒泉》可拍賣至100萬元以上,而一般作品如《林壑閑游》僅值數萬元。書畫市場上作品應盡量買真、精、新。真是前提,精是到位,新是貨色和品相成色。
五、題材的意義。題材不同,大大影響書畫價位的確定。如傅抱石的代表作《麗人行》,取意唐代詩圣杜甫《麗人行》,從一側面反映盛唐雍容氣象,也暗合現代人優美的審美性情,價格升至1078萬的天價。而他其它題材的作品卻在數萬至數十萬間。
六、審美的差異。審美意識既有客觀的社會標準,又具豐富的個性差異。每個收藏書畫的人都有理由保持自己的主觀的愛好、趣味。如李可染、陸儼少,在上海、廣州、北京等地價位不一。北方人喜李可染,南方人收陸儼少。
七、人為的拉抬。健在畫家的作品價位是不穩定的,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為的炒作,F代社會的寬松環境和開放心態,使許多人在利益的驅使力下,不擇手段地包裝、炒作作品,這在拍賣行中并不鮮見。有些中青年畫家的作品價格,甚至拉抬至超過清代畫家的價位,這顯然是人為炒作。誰跟風吃進,很可能全線套牢。
八、科目及形式。中國畫分山水、花鳥、人物三科,中國書法有真、草、隸、篆、行五體。一般來說,山水畫價高于人物,人物畫價高于花鳥,楷書價高,行草次之,篆隸再次之。尺幅的形式大小對于作品的賣點有一定的決定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