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電視臺的《天下收藏》節目,向來以主打“去偽存真”理念而著稱;不過今天,一批在這檔電視鑒寶節目中被專家鑒定為贗品的文物被“請”進了首都博物館,并且和真正的文物藏品來了一次針鋒相對的“較量”。本來《天下收藏》節目是主打“去偽存真”理念而舉辦這次活動,為了讓市民貨比貨的近距離的對比真品和贗品之間的出別,卻不想這場展覽引起來巨大爭論。
究竟是“護寶錘”還是“砸寶錘”?
昨天,由北京匡時拍賣和雅昌藝術網聯合主辦的文化活動品牌―――“收藏尋城記”第二季的首場活動登陸廈門筼筜書院,王剛作為本場的特邀嘉賓和主持人應邀出席。
論壇上,王剛對“砸寶”事件予以回應。他說,這是一個邏輯的錯誤,只有人把假的當真的弄出去、捧出去,才有利可圖,把那么多真的當假的給砸了,那是神經病、瘋了。
我還要繼續砸贗品
說起“砸寶”,王剛一直認為,這是一個不值得去回應的事。昨天,當導報記者再提及此事,王剛予以正面回應。
有人說,王剛在《天下收藏》里砸的90%是真東西,而且有30%是珍貴文物。在王剛看來,如果光是無知,那沒有關系,對普通的藏友、網友、讀者而言,他可以理解。但是細想一想,這有一個邏輯的錯誤。
“我們只有把假的當真的弄出去、捧出去,才有利可圖,把那么多真的當假的給砸了,那是神經病,是不合邏輯的,瘋了!蓖鮿傉{侃道,“我在這個欄目里主持了六年,我瘋了六年嗎?有時候自己想想這個事,都覺得可笑!
其實,贗品是對比真品而言的!叭绻f這個是工藝品,我去砸不是神經病嗎?我什么時候拎著錘子去北京工藝品商店?”王剛說,“如果單就數量而論,我砸了一個所謂的贗品,人家能生產出成千上萬個,所以是砸不完的。我們是理想主義者,要恢復原來更純真的時代,那是不可能的了,我的目的就是給大家提一個醒!
對于后續是否還會砸掉贗品,王剛坦言,《天下收藏》還在播,他還在說“請出護寶錘”,去偽存真的理念還是要繼續下去。
談收藏我也有馬失前蹄的時候
王剛愛收藏,眾所周知。他曾自得地說,他是收藏界最好的主持人、主持人里最好的收藏家。此話并非自夸,從最開始收藏鳥籠子,到現今的瓷器,王剛可謂如數家珍。
在收藏界摸爬滾打多年,王剛自然也有馬失前蹄的時候。王剛說,當初自己也“打過眼”,但還好,有80%、90%都被他給退了。
為什么能退呢?王剛說:“賣東西的老板和我說了,王先生,首先您不是做這個生意的,您就是自己喜歡,我不忍心;第二,您是有話語權的人,萬一當著公眾、當著媒體,把這個東西展示出來,說是誰誰賣給我的,您說我的買賣還做不做了?”
王剛說,其實,遇到這樣的事情,他對人家也不好意思直接說出來。他就說,這個東西拿回家一看,覺得沒什么意思、不喜歡。大家心照不宣,就給退了!暗也粫尷习逋隋X,我會再看看這里有什么好東西,一定再買一個真東西,這樣對大家都好!
買到贗品的藏家三態度總結
“看不好”這句話,是王剛最愛用的一句話。別看只有簡單的三個字,里面卻暗藏玄機。
經過多年的經驗,王剛把買到假貨的藏家的態度歸結為三種。
第一種態度:哎呀,收藏這水太混了,從此金盆洗手,再也不染指這個行業了。這是嚇著了。
第二種態度:我就不信我整不明白。他們會請大專家、大行家指點,是真的行家、專家,不是偽行家、偽專家。然后自己再慢慢琢磨,他為什么說這個不對,為什么說這個對,咨詢更多人的意見,慢慢提高自己的眼力。
第三種態度:咬定青山不放松,誰說我這個東西不對,我跟誰急。王剛說,他遇到太多第三種態度的人了。
“我們經常會被企業、機構或者藏家請去看東西。我看東西、他看我,我只要稍有一點懷疑,他們就不對勁了。北京人有一種說法叫‘裝孫子’,這個時候也只能這樣了!蓖鮿傉f。
往往碰到這種情況,王剛都會說,看不好。
“看不好的內涵非常豐富,一個是我眼力不行,看不好,鑒定水平低;還有就是我看這個東西不好,所以我經常用這句話來搪塞,以免他真的跟你急!蓖鮿傉f。
精彩語錄
“我們只有把假的當真的弄出去、捧出去,才有利可圖,把那么多真的當假的給砸了,那是神經病,是不合邏輯的,瘋了!
“我在這個欄目里主持了六年,我瘋了六年嗎?有時候自己想想這個事,都覺得可笑!薄斑有一些贗品,會讓你哭笑不得。比如有人拿張大千的軸來了,最后細看,人家不算冒充張大千,因為上面寫的是張大干,你還就沒法說了!
“買到贗品雖說是眼力不濟,其實更多的是想撿個漏,就是‘貪’字作怪,自己也是如此!
圓桌論壇
昨天,北京匡時還特別邀請了當地文化藝術界和收藏界的知名人士,共同深入探討閩粵地區的收藏文化和廈門等城市的收藏傳統。
董國強(北京匡時董事長):你就記住這個市場價格,一千萬的東西,如果底價一百萬賣給你,你就不要買,撿漏輪不到你,市場上想收藏就是硬碰硬,不光國內沒有漏可以撿,國外也沒有。我剛從美國回來,現在美國最小的一個城市搞拍賣,有好東西根本輪不到你買,值一千萬的東西你花一百萬買肯定是不可能的。所以掌握價格比掌握鑒定的標準相對來說容易一些,了解了這個,打消撿漏的想法。
郭仲樺(廈門謙記古美術館館長):日本的收藏有些地方值得我們借鑒,他們小小一個空間,很多私人收藏對外開放。原來我看到的臺灣紅星美術館,都是很龐大的,如果稍微再縮小一點,私人可以對外公開,這些東西有系列在做。記者崔曉旭/文